助力脱贫攻坚 “大商所农保计划”争朝夕
一直以来,农业生产者缺乏行之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相关农产品价格风险依赖国家托底政策进行保障。而对于普通农业生产者来说期货市场也由于专业性强,参与门槛高,长期以来很难直接为广大的农业生产者提供服务。
2015年“保险+期货”模式问世,2018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下称“大商所农保计划”)在“保险+期货”模式基础上诞生,继续为涉农主体稳健经营提供有效保障,稳步提升贫困地区利用期货及衍生品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国内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发展。至今,国内桦川、海伦市等多个贫困地区在该项目推动下成功脱贫摘帽,并实现脱贫不返贫的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年后面对严重疫情,大商所进一步优化拓展了“大商所农保计划”,于3月1日发布了《关于2020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下称《通知》),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助力农民保障,鼓励助力脱贫攻坚、支持湖北疫区发展的项目。
加强支持力度,时间、品种获“充值”
年后受疫情影响,全国开工进度受阻,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通知》相比往年提前3个月发布,项目各方在时间上获得了“充值”。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认为,大商所能迎难而上,3月初提前发布《通知》,体现了其工作的前瞻性和周到性。这将最大限度为项目的开展争取时间,有利于今年项目充分准备、整体运作更加完善。
“3月是各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关键时期,提前发布通知,在时间上覆盖了农民播种并相应投保的阶段,使得农户在可保险品种及保价方案方面增加了更多选择,提升了为农户保价稳收的效果。”鲁证经贸副总经理王洪刊对期货日报记者介绍,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开展并强调加大疫区项目的扶持力度,也从助农角度为疫区的灾后发展提供了援助与支持。
对于项目操作,浙商期货产业研究所所长蓝旻表示,每年地方政府预算有限,项目越早启动,越有助于得到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期货公司也获得更多的筹备时间,给项目入场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可以灵活选择更好的入场点位,从而提升项目对参保农户的保障效果。而且,由于收入险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相关联,保险公司有更多时间对承保区域进行摸底调研,可以更加合理地确定面积、产量和费率等要素。也规避了出单时间晚造成的逆选择风险。
除了时间,“大商所农保计划”同时获得“充值”的还有项目的覆盖范围及品种数量。据了解,今年“大商所农保计划”项目扩大了省份区域,如县域项目增加了鲁(玉米)、冀(玉米)、皖(大豆)等省份,产品增加的包括分散项目中涵盖大商所蛋鸡养殖利润指数、大商所蛋鸡饲料成本指数及新上市的农产品品种等。
对此,唐启军表示,“保险+期货”项目经过多年运行,规模以及效果持续提升、社会认同及参与度不断提高,参与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增加区域、指数等内容,是对“保险+期货”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在实现精准扶贫的同时,更有助于带动其他农户采用最经济的农业新模式保值增收,让“保险+期货”成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基本收益,服务“三农”及乡村振兴的“稳定器”。
“继续开展县域覆盖项目并扩大项目规模和范围,巩固了项目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有利于让全国更大范围的农户受益。”在长江产业金融服务(武汉)有限公司场外衍生品部负责人梁程远看来,省份区域上的扩大标志着项目的进一步成熟,也是项目本身获各方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力证,有助于各地方政府学习、推广“保险+期货”模式,将“保险+期货”纳入政策性农业险支持范围,主动推进项目的常态化发展。
助力“三农”不放松,扶贫、抗“疫”两不误
在多年的帮扶实践中,大商所引导期货市场不断探索如何支持“三农”发展和精准扶贫创新,逐渐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精准扶贫模式,为涉农主体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也为包括期货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服务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今年“大商所农保计划”特设了专项扶贫项目,针对52个国贫县进行定点帮扶。资金支持上,设定单个项目的保费补贴达到保费总额的70%,同时“鼓励在2018年、2019年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区域开展项目”,全面加大了扶贫力度。
“利用期货市场工具推进扶贫项目,不仅能为相关主体稳健经营提供有效保障,还提升了贫困地区相关主体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的能力,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不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唐启军看来,今年提出专项定点帮扶,一方面能满足县域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契合帮扶单位的金融行业特色,进一步优化期货市场及产业资源优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区域性脱贫。
此外,今年专项扶贫项目的单个项目可以由1家期货公司申报,也可以由1家期货公司牵头1至2家(共2至3家)期货公司联合申报。也有利于更多公司加入,聚众合力。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参与项目的各期货公司正在积极行动,希望与支持范围内贫困县进行合作,尽一份心力。
同时,基于疫情,大商所还特设了“湖北疫区项目”,支持疫区产业恢复和发展。据了解,疫情暴发以来,国内蛋鸡和生猪养殖者受影响极为严重,湖北作为最主要疫区之一,面对饲料等原料的匮乏以及物流不畅、库存告急等情况,养殖产业生存状态相当困难。“养殖行业本就在存储上有困难,加上物流受限,相关市场价格就面临很大的压力,价格风险叠加成本风险,经营效益十分堪忧。”梁程远表示,今年的“湖北疫区项目”,对湖北地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犹如雪中送炭。项目的顺利推行,将帮助疫区农户恢复生产、管理风险、稳健经营,并在协助抗击疫情,保障经济稳定运行方面起良好示范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项目操作上,今年的“大商所农保计划”对县域覆盖项目、专项扶贫项目和湖北疫区项目采用了预付部分资金的形式,减轻期货公司参与项目的资金成本负担,促进模式的推广和整体良性健康发展。“相比往年在结项完成后一段时间才能够收到补贴资金的形式,预付资金将大大减轻公司垫付保费的资金压力,也有利于期货公司在自身能够承受的垫付资金范围内,进一步扩大重点项目规模,增加参与项目数量。”王洪刊告诉记者。
完善细节调整,持续“内核”升级
除了上文提到的几大“新元素”,今年项目的相关细节也有部分调整,使项目的推广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持续性更强。
唐启军告诉记者,《通知》提到种植类品种“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中可以附加基差收购项目,鼓励引导收粮企业以基差贸易方式向农户收购相应项目保障的玉米、大豆,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体现了“大商所农保计划”对农户综合收入保障的全面性。而且,基差收购项目由之前的按现货收货量分级支持,改为保底价对应的期权费进行分级,引导项目对保底收购价的提升,也将更好的保障农民利益。
“附加基差收购项目中补贴期权费的形式,将基差收购模式升级为含权贸易,有助于农户了解、参与基差收购、含权贸易等创新模式,有助于我国粮食供应体系的升级。”蓝旻补充说。
此外,“大商所农保计划”还一直积极引导产业链相关主体参与项目,例如结合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补贴、提出附加基差收购模式、鼓励银行参与项目等。据蓝旻介绍,此前在2019年浙商期货负责的山东嘉祥繁种大豆县域覆盖项目中,就引入了中国农科院进行卫星遥感测产,全过程监控生长状况并提供科学测产结果。同时,引入圣丰种业开展基差收购,保障了参保农户的销售渠道。“产业链主体的参与,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升级,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关注农业发展、共同促进农民增收的大局。”他表示。 (摘自中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