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x
客服(投诉)热线:400-020-6388|电话委托:020-22836208|出入金:020-22836209|夜盘:020-22836207
登录 加入收藏
期货头条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 期货头条

提升风控有效性 完善授信机制建设

浏览数:1912    发布时间:2019/7/25 9:01:32

  最近,个别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期权穿仓事件引起业内关注。记者了解到,此次事件的发生与场外业务当前发展的阶段密不可分。 

  最近几年,尽管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较快,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整体规模较小、有效参与机构不多、头寸容易过于集中等问题。与此同时,期货行业授信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风险管理公司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体系不健全,专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人员相对缺乏,再加上场内市场出现连续极端行情等,种种因素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此次风险事件短期对公司和行业难免会有冲击,但长期来看并不是坏事。”一位风险管理公司高管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是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建立更为规范的发展模式,促使风险管理公司建立起严格的授信管理体系,拓宽自身风险转移的渠道,降低头寸过分集中的风险,进而发展更为广阔的市场。 

  根据中期协的相关数据,截至今年5月,风险管理公司总资产474.29亿元,1—5月累计总利润3.61亿元,个别风险事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据记者了解,目前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衍生品业务正常开展。 

  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2012年起,期货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公司的方式开展以风险管理服务为主的业务试点,其中包括场外衍生品业务。近几年来,场外衍生品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8年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达到9406亿元。 

  最近两年,场外衍生品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正在发生:一方面现货企业的需求在增加,基数在扩大,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都更好,这将进一步提高客户参与的积极性,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另一方面,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倒逼风险管理公司不断提高资金实力,加大人才储备和IT建设力度,持续提高自身的产品定价、设计及交易能力。另外,风险管理公司与产业客户发挥彼此的优势,产融结合,推动了很多创新模式的落地,解决了很多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更加健康。 

  据介绍,这些年,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市场提供专业化的交易服务:一方面提供各种定制化衍生品给客户;另一方面基于衍生品风险管理原理,将交易中所有场外头寸的风险相互对冲后,再借助场内的相关产品进行对冲。为了实现风险分散,风险管理公司一般希望承接多品种、多方向、多客户的交易。 

  推动建立严格的授信机制 

  “由于是一对一的交易,场外交易双方的履约能力就涉及各自的信用资质问题。为了保障客户履约,风险管理公司会要求客户提供足够的履约保障品,如保证金。但当风险管理公司面对信用资质明显高于自身的交易对手(比如银行)时,交易对手不愿意提供保证金,这便涉及风险管理公司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问题。”一位风险管理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事实上,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是场外业务的核心风险之一,但由于前期国内场外市场规模有限,信用风险并未显现。随着市场的发展,更多机构不断加入,交易双方信用主体强弱不同,就会产生诸如延后支付期权费、免缴保证金等实际需求。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如何评估贸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也一直是一大难点。 

  据了解,风险管理公司在场外业务上的授信,主要用于衍生品的到期轧差结算、期权费后付、免缴保证金或向对方缴纳保证金等,授信的对象主要是银行、券商、保险和风险管理公司同业,以及极少数的优质一般法人客户。这类授信保障了各机构之间能做到在交易到期后再行清算和结算,从而使期初的交易能顺利进行。这种做法广泛应用于银行、券商等机构之间的外汇、债券等场外市场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效率。 

  “允许存在授信的形式,就是为了让风险管理公司更灵活地帮助客户应对市场变化,进行风险管理,这在现货市场已经是非常成熟和常见的模式。重点应该是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而不是鼓励一刀切地套上‘枷锁’,那只会让服务实体的模式不能创新,失去活力。”上述资深人士表示,不用把授信当作洪水猛兽,这种模式是应客户的需求而生的,只要有严格、科学的授信机制,建立健全行业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根据客户的现货情况、信用记录、合作经历等,结合风险管理公司的风险承受力,风险是可控的。

       (摘自中期协) 


(免责声明:上述观点均来自于研究员对公开信息整理后的判断,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观点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观点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上述信息和观点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广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期市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14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