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 更好地发挥棉花期货功能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续写新篇章,对棉花行业和棉花期货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目标价格改革和收储政策需要不断完善优化,国际贸易秩序面临大调整大变革,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困难增加,阻碍棉花和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因改革而生的棉花期货,也将因改革深化而更“美”,在服务棉花和纺织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棉花期现货市场保持生命活力需要依靠改革,改革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棉花行业提质增效。
将棉花期货价格纳入市场价格采集体系,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当前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执行周期为2017—2019年,现行的补贴分两次发放,分别于当年11月份和次年2月份进行拨付,在此期间的现货市场采集价格将直接影响棉农收到的补贴额度。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如果将棉花期货价格纳入市场价格采集体系,有助于提高采价的透明度,便于棉农分析计算植棉收益和不同农作物间的比较收益关系,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立健全银期互通机制,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期货市场已经成为涉棉企业管理风险的主渠道,越来越多的棉花实体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和质押融资。目前,农发行贷款是新疆轧花厂经营的血脉,占收购资金份额的60%—70%。然而,农发行要求使用农发行贷款的棉花收购企业必须在注册仓单前还清对应批次货物的农发行贷款,才能进入交割仓库注册仓单。市场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基于涉棉企业套期保值情况,完善对相关企业的贷款审批体系,解决棉花经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遇到的困难,提升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大力推广市场化农产品补贴模式,继续扩大优化“保险+期货”试点。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记者了解到,郑商所将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继续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范围和数量,注重优化试点执行方案,探索更优的市场化补贴机制,全面提升“保险+期货”试点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让更多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推动“保险+期货”的深入开展。
提高我国棉花期货对外开放程度。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消费国和第二大产棉国,然而,国际棉花贸易通常以美国ICE棉花期货价格为基准,我国对国际棉花的定价议价能力与国际市场地位还不匹配。另外,我国棉花期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棉花期货暂不允许境外投资者交易。产业人士建议,建立支撑棉花期货国际化的制度机制,推动棉花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工作。全面盘活棉纱期货,在棉纱期货具备一定流动性基础后,探索开展进口纱交割和境外交割业务。
通过一系列主动求变求新,市场各方有望看到更加高效的功能发挥、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和更加完善的交易制度,将有效提升棉花行业韧性,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为棉花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摘自中期协)